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总体目标、科学内涵、实现路径、领导保障等重大问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领悟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课题,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激发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系统部署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历史充分证明,我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创造短时间内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要密码。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3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主题展。图为学生参观展览。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肯定学校“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强调要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坚决守好高校这块重要阵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底色不变、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二、大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高校学生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其能力素质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为政治之魂,以本领高强、勇于创新为成事之基,以脚踏实地、永久奋斗为终身之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近年来,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举全校之力建设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教学课程群,开展“大国边疆”等特色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思政课深化说理,大力推进思政“金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大中小学一体化“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融媒体赋能育人,构建学校官网、“两微一端”思政教育云平台、数字校园等多维度网络育人矩阵,网上网下全方位全时空育人育才。
三、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结合点,具有学科齐全、融合交叉、人才汇聚、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整体优势,理应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图为2023年暑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在山东菏泽围绕“人才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课题进行调研,并开展“青耘中国·夏耘梦想”公益助农直播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迫切需要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中国人民大学肩负着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光荣任务,学校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形态,集中力量建设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等一批新型智库、创新高地、创新基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持续提供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案。当好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先锋,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发起成立哲学、法学、工商管理学等自主知识体系学科联盟,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
四、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和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向和现实针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需要系统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意识,需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持续开展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厘清“走新路”的内涵要求与方法路径,努力在立破并举、改革创新中实现学校治理体系“特色”与“一流”的高度融合。学校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实施新时代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职称岗位评聘改革、新型书院建设、智慧校园3.0建设等重大改革项目,着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办学新优势。
五、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构建,高等教育在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意义日益彰显,积极构建跨国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平台、主动打造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高校有责任不断增强将中国声音准确广泛在国际社会中传播的能力、用中国理论深入研究世界变局的能力、以中国思想积极推动文明进步的能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制订面向2037年建校百年国际性战略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优化全球合作网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要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重点国家的合作。主动构筑国际传播矩阵,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建“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等系列国际高端论坛,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努力打造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推送战略高地,深入开展各类教学、访学、交流和科研国际合作项目,力争涵育一批能够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领军人才。
六、培养造就“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看望慰问广大教师,与教师座谈,给教师回信,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希望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2023年9月9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要求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中国人民大学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以吴玉章、成仿吾、卫兴华、高铭暄等为代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家。学校把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要求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弘扬红色教育家、人民教育家的光辉事迹和精神品格,与地方共建吴玉章故居陈列馆、高铭暄学术馆,发挥首批国家一级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教师研修、职业发展咨询、教育教学指导等职责。优化教师发展体制机制,牵头发起成立全国高校教师发展联盟,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办学方向、重要使命、核心任务,把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路线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施工图”,持之以恒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